中建网群 | 办公平台
新闻中心
科技新闻
国资动态
中建要闻
通知公告
首页>> 新闻中心>>科技新闻
关于公布“中建未来大厦”方案征集活动获奖名单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6-02-15 字号:[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是全球最大的建筑及建设投资综合企业集团。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科技)是中国建筑的全资子公司,是“中国建筑”科技创新发展的产业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致力于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建筑科技产业的龙头企业。

  为了探索转型发展、科技创新的新方式,体现建筑业龙头企业和央企的社会责任,受中国建筑的委托,中建科技筹建一座能代表建筑未来发展方向的标杆性建筑——中建未来大厦,包括6万平米的办公楼和1万平米的未来展示馆。此未来建筑的理念是在当前的建筑业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能源现状与趋势、科技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等,进行一定前瞻性的突破创新而形成。中建未来大厦的建设意义重大,其将发挥中建科技作为中国建筑科技创新发展的产业平台和技术研发平台的积极作用,体现中国建筑拓展幸福空间的核心理念,彰显行业龙头的技术力量,践行央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表率作用的社会价值观。

  中建未来大厦定位于采用国际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展现中国建筑业最高科技水平。为了体现万众创新的新常态特色,提高中建未来大厦项目的创意、体现未来大厦课题研究的开放性,中建未来大厦课题组向国内外广泛征集方案,征集对象主要以博士、硕士学生为主,及一些研究机构人员,学校及机构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德国弗莱建筑设计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

  本次方案征集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发布,发布伊始,便受到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报名踊跃,课题组特开设QQ群和微信群供大家讨论、交流。

  此次征集的方案,或文风严谨,指出了中建未来大厦可能用到的技术体系;或文风浪漫,畅想在中建未来大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惬意;或充分切题未来二字,畅想在中建未来大厦工作的智能、科幻。如来自重庆大学的洪玲笑、丁勇畅想了中建未来大厦外型似人,其头发为风力发电纤维,设生态长廊为外衣,设计理念为绿色、低碳、可持续;来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曾钦雨介绍了典型的德国近零能耗建筑采用的技术,希望对中建未来大厦有所借鉴;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凌梦芷、刘少瑜首先指出中建未来大厦的人工智能属性,畅想和“中建未来大叔”一起工作的一天;来自南京理工大学的吕伟娅、吕诚就空中花园的设计、技术体系和功能提出设想;来自德国弗莱建筑设计集团的王甲坤则以从智能建筑到智能城市为题,介绍了2015年德国弗莱堡创新性示范项目智能绿塔的技术体系等。这些投稿可以在中建未来大厦的概念、理念、技术、集成、功能等各个方面给课题组启发和借鉴,其创意无限。

  在此,课题组对各位作者的辛苦劳动和提出的创意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对于由于时间问题未来得及成稿但是对课题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热心同行表示感谢。

  最后经征集、筛选、修改、评审(专家评审50%、课题组负责人评审30%、课题组成员评审20%)等环节,共评出获奖方案22个,为课题写作提供思路和参考。具体见附件。请各位获奖人以电子版形式提交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和接收奖金的银行卡复印件(银行卡制定至开户行的市级分行),以方便我们发放奖金。

  在此,对参与评审的刘加平院士、聂建国院士、王有为研究员、徐伟研究员、程大章教授、薛峰总建筑师等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关于未来建筑的发展,课题组专访了住建部节能与科技司杨榕司长、韩爱兴副司长、江亿院士、周绪红院士、肖绪文院士等,他们为课题研究进行了深入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关于中建未来大厦的预研究工作在课题负责人,即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浩文教授的带领下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完成第一阶段研究,更深入的应用研究工作将于2016年上半年启动,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同学们积极参与,献智献策,大众创新。

   

  我公司将在征得投稿者同意后,将投稿的精彩内容摘要发布在微信号中建未来大厦(cscec-futurebuilding)及公司网站()上,请大家关注,并请大家在该微信号上持续关注及讨论未来建筑的议题。愿意加入下一步深入研究工作的志愿人士也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选择有志于研究探索未来建筑的精英科技人员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微信群:中建未来大厦概念与方案征集,QQ群: 180585260(中建未来大厦)。联系人:王云燕,电话:(010)66238815,E-mail:wang.yy@cscec.com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016-02-15  

  

  附件:方案征集评审结果

未来大厦方案征集评审结果

 

 

 

 

山如黛

美国密歇根大学

中建未来大厦设计意向

一等奖 2

凌梦芷  刘少瑜

新加坡国立大学

“I KNOW YOU” ——CSCEC Future Building

郭振兴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我在中建未来大厦的一天

二等奖 4

洪玲笑   

重庆大学

中建未来大厦概念设计

王甲坤

德国弗莱建筑设计集团

从智能建筑到智能城市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中建未来大厦——进入可持续的摩天时代

吕伟娅   

南京理工大学

未来大厦建设方案规划建议

三等奖 6

 

山东建筑大学

中国建筑未来大厦概念方案——“垂直生长村落

曾钦雨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根据建筑实例对中建未来大厦的一些构想

马啸雨  李粒萍

天津理工大学

零能耗中建未来大厦新技术设计畅想

 

大连理工大学

太阳能热电联供系统在未来大厦中工程的应用

王晓静

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

中建未来大厦设想

王朝询

大连理工大学

中建未来大厦——触碰未来

四等奖 10

 

浙江大学

中建未来大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大厦

 

清华大学

中建未来大厦信息化道路

朱孟义

天津大学

虚拟仿真技术在中建未来大厦中的应用

王京南

湖南大学

中建未来大厦——创造美好未来

 

天津大学

未来大厦的智能化设计

杨凌皓

浙江大学

中建未来大厦美好的一天

  西

天津理工大学

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与概念化建筑

李粒萍  马啸雨

天津理工大学

绿色中建未来大厦

杨倩苗

山东建筑大学

未来大厦工业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中建科技纪检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13号崇新大厦A座 邮编:100195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号
版权所有: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