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网群 | 办公平台
新闻中心
科技新闻
国资动态
中建要闻
通知公告
首页>> 新闻中心>>科技新闻
贯彻落实集团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发布日期: 2021-07-28 字号:[ ]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的重要地位摆在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

  中建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科技创新大会上对各单位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支撑、以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出了明确要求:

  要扛起政治责任,牢牢把握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正确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创新在企业工作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四个面向”加强科技创新的系统布局。

  要坚持战略引领,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切实做到“六个着力”;着力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着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增强规划设计引领能力,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基础技术管理水平。

  要加强组织领导,为完成科技创新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四个强化”:强化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建与科技工作深度融合,强化科技创新的资源投入力度,强化鼓励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

  作为中建集团科技创新与实践的“技术平台、投资平台、产业平台”,中建科技始终聚焦科技型企业定位,切实贯彻落实集团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通过“五坚持五加强”,纵深推进加强科技创新专项行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制定科技创新专项行动任务措施清单,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部署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全面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加强公司党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

  成立科技与创新管理委员会。成立科技与创新管理委员会,印发《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创新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规范科技与创新管理工作评审程序,审议创新业务可行性研究报告4项和公司课题立项议案59项。

  改革科技管理体系。在公司总部形成“一部四中心”格局,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体系,整合科研资源。系统梳理“两个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科技创新专项行动”“中建集团子企业科技评价”“中建集团经营业绩”等考核指标,形成5类36项科创指标“一张表”,制定差异化指标分解方案,进一步改革科技考核机制。修订或新编多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坚持顶层设计,加强战略规划引领

  积极组织科技调研。科技管理部会同“四个中心”,对7家所属单位开展科技调研工作,宣贯公司科技创新体系职责分工与建设、科技创新运行管理、科技研发投入、科技考核指标等事项,收集所属单位科研工作情况、研发需求、科研资源等信息。

  加强战略规划引领。聚焦智慧建造方式、绿色建筑产品和未来城市发展,全面服务智能建筑业务和创投新业务,结合所属各单位科技工作基础,经过多轮交流研讨,编写《“十四五”科学和技术发展专项规划》《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长期研发方向》,锚定公司科技发展目标,厘清公司科技工作任务。

  积极争取资源支持。申报中建股份科研课题,预计获批科研经费450万元。根据深圳市《2020年建筑业稳增长奖励措施实施细则》,入选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14家奖励企业,获得奖励1000万元。开展2021年深圳市创新创业专项计划企业研究开发资助,获得2020年度深圳市创新创业专项计划企业研究开发资助金额166.2万元。

  坚持智力汇聚,加强创新人才建设

image.png

  用好高端智力资源。实施“柔性引才”,邀请江亿、康健、杨旭东等5名海内外院士和长江学者担任技术顾问,进一步开阔科技创新视野,明确科技创新方向。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推动肖绪文、叶可明院士技术落地转化。

  开好“院士讲堂”宣讲。举办中建科技首届科技大会院士专家论坛,1个主会场、47个视频分会场、共800余人参与,中国工程院肖绪文、叶可明、欧进萍、聂建国、孟建民、丁烈云及中国科学院周成虎7名院士出席本论坛并作专题报告。举办中建科技“院士讲堂”第一讲,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建科技未来城市联合实验室主任江亿教授作专题讲座,公司科技系统500余人参与。邀请院士参加成果评价10余人次,公司科研成就受到充分肯定。

  做好“牵引力”计划。利用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知名高校联合培养基地等人才建设平台,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力度。精心组织好毕业于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63名博士,组建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学习、大讨论、大落实”实践活动,开展“百名博士揭榜挂帅”,组建5个博士团队,攻关关键科研技术。

  坚持正向激励,加强科技创新动能

  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印发《中建科技科技创新领域履职行为容错纠错“可容”与“不可容”事项清单》,鼓励和保护科技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以创新为导向,依据公司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对76项各类科学技术成果团队予以表彰,奖励411万元,覆盖公司300余名科研人员,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

  建立项目分红激励机制。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印发《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项目分红激励管理办法》,建立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分配机制,加大对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奖励激励力度。

  坚持创效导向,加强成果转化推广

  提升科创平台竞争力。围绕公司“两大业务”(智能建造业务和创投新业务),组织申报广东省工程技术中心1项,组织申报中建集团科技创新平台2项,组织申报深圳市重点实验室1项。

  多举措推动转化应用。组织申报科技奖项、专利、工法、优秀施工组织设计、优秀方案等,培育高价值专有技术,逐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申报发明专利20项,授权专利1项,申报中建集团工法5项。组织申报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促进先进技术和最新成果示范应用,申报中建集团科技示范工程4项。申报“关键核心技术”“可推广技术目录”,初步遴选关键核心技术17项、可推广技术26项。

  素材来源:"六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法律声明 | 中建科技纪检监督举报 | 账款事项投诉公告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航丰路13号崇新大厦A座 邮编:100195
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号
版权所有: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