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中建科技携手5位工程院院士、2位设计大师以绿色城市为主题建设的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盛大开幕博览会举办地徐州园博园正式开园。中建科技以传世之作为标准,以保护生态为责任,以EPC为商业模式发挥新型建筑工业化在绿色、低碳、生态修复等方面的科技优势,设计、制造、建造全面发力仅用9个月建成10万平米的徐州园博园,再次刷新了装配式建造的“中国速度”。整个建造过程中实现节水20%、节材43%、节约水泥砂浆52%、减少建筑垃圾排放68%,徐州园博园成为推进“中国建造”向工业化、绿色化、智慧化转型升级的样板,通过建设过程中的生态修复,园内的15座建筑与真山真水融为一体,原来的断壁残垣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画卷。
绿色设计引领生态修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徐州园博园位于徐州吕梁风景区。原址龟山采石宕口,是寸草不生的断崖,山体与地面近90度,裸露的黄褐色岩石错综嶙峋,废弃石头近千吨,生态破坏严重。中建科技遵循绿色建造理念,将生态环保融入整个园博园的设计中,通过主题酒店、宕口酒店、景观廊、综合馆、国际馆等15个建筑的建造,修复了当地生态环境,将园博园建设成一座古今交融、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臻品。
中建科技在龟山采石宕口建成了宕口酒店和主题酒店,使断崖荒石变成了生态景观。为了能更好地织补宕口,宕口酒店顺应山势减少土方,像搭积木一样把三层、五层、七层、十层等几个不同的楼体错落有致地拼装在一起,看似随意之作,又恰巧填补山体,达到补山、融山、藏山的效果,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主题酒店根据土壤及山体裸露、边坡坡度等情况,优选徐州当地乡土绿植逐步实现山体崖壁复绿,又将水体引入宕口,酒店、岩壁、湖水环抱相映形成了天池景观。近千吨废石,一部分用来建成中国式松石园;另一部分用来铺设台阶,变废为宝。同时根据宕口形状,主题酒店建筑通过天池与宕口衔接,客房退台种植绿化,补齐宕口残缺,建筑和天然裸石反差弥合,宛如建筑生长在宕口之间,断壁残崖变成了秀美的山水画卷。
新型工业化建造 刷新“中国建造”速度
在吕梁山区坚硬的崖壁上,快速高质量完成10万平米的建设任务,对传统建造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中建科技充分发挥装配式一体化建造的技术优势,采用BIM 设计、工厂智能制造、现场智慧全流程管控,通过混合结构体系、悬空施工技术、立式高精度成套钢柱模、缓粘结预应力、空间异形结构定位、钢管桁架预应力叠合板免支撑技术等绿色环保节能新工艺,大大提升了建造质量和效率,与传统建造比,缩短了建造工期50%。
通过 BIM信息化技术,在设计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消除了80%的错漏碰缺,大量减少设计更改。在制造阶段,构件在工厂机械化流水化加工。在安装阶段,大批量构件运到现场直接吊装,大大提高了建造效率和质量。
综合馆最大跨度 27米,存在大量的悬挑构件。考虑到结构安全及裂缝控制,综合馆的建造需使用大量预应力钢筋,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不需再使用后灌浆及预埋张拉支座,工序及建造空间均大大简化,确保了建造的高品质和高效率。
绿色建造体系 推进降碳减污节能
中建科技在建造过程中,运用了钢-砼、钢-竹、砼-钢-木、索-钢-木等新型混合(组合)建筑结构新体系,采用了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四面不出筋叠合板、预制基础等新型绿色建筑产品,以及木纹清水混凝土、新型集成竹、胶合木等新材料,充分降低了产品再生产、运输、装配施工全过程的能量消耗。中建科技高效推进建筑节能减排,扫去“一城煤灰半城土”,迎来“一城青山半城湖”,为城市创造了绿色低碳的幸福空间。
游客服务中心运用了钢木混合装配式结构体系,通过充分利用钢结构的承重性能和木结构的装饰性能,结构装饰一体化,减少建造用水50%,减少使用钢筋及混凝土35%,减少建筑垃圾排放55%。游客服务中心通过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满足园区绿化灌溉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每年收集雨水并利用约1000立方米。
儿童友好中心幕墙采用标准化的装饰一体化内墙板,墙板由水泥纤维板、铝皮、装饰铝板三层组成,施工便捷、整洁美观的同时,兼具保温隔热、防水阻燃、隔音降噪、绿色环保的特性。儿童友好中心的第一分区,透水铺砖面积7868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6.3%,绿化率达到65.96%,场地内累计全年得到的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可达到70%,有效降低面源污染45.5%,完美呈现海绵城市的绿色面貌。 来源:中建科技
|